新闻中心
News
分类>>揭露健身房消费四大陷阱 莫让“健身”变“伤身”
揭露健身房消费四大陷阱 莫让“健身”变“伤身”近年来,健身行业快速发展,但随之而来的是各种行业乱象频发,健身类投诉成为消费投诉重灾区,从私教授课乱象到传统健身房“跑路”,各种套路花样百出三亿体育官方app下载。对此,浙江省宁波市消保委提醒消费者:切实增强防范意识,避免落入消费陷阱,切莫让“健身”变成“伤身”。
元旦刚过,宁波市民张先生投诉反映他在宁波知名连锁健身会所办了健身卡,因其所健身的门店将停业,他被要求到附近其他门店消费,他提出退款,但店方迟迟没有答复。
近年来,受疫情等多种因素影响,关门跑路的健身房不在少数,预付款营销模式备受诟病。很多健身房为吸引人气,大多选在中心区域和商业区,这些地方租金高、运营成本大,从表面上看,消费者通过办年卡可以锁定低价,同时健身房也能尽快回笼资金,得以周转,看似是双赢。但实际上办卡变数大,办卡人数如果维系不了健身房的开支和利润,服务质量自然会下降,如果现金流不足,健身房难以为继,便会出现关门跑路现象,甚至很多健身房还没开业就倒闭了,只留下利益受损的消费者。
许先生在一家健身房办了会员卡,之后就有健身教练推销私教课,称其他会员转让20节特价课程,承诺只需支付10节课费用就能享受协议的20节课程服务。出于信任,许先生签下协议并支付了10节课费用。不久后,因教练突然更换,许先生提出退掉剩余课程被拒,健身房称“若想继续追究,需按照协议补交10节私教课程费,教练私下承诺与健身房无关”。
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健身房重销售轻服务,内部管理混乱、器械陈旧维护不到位、健身教练兼任销售也是业内常态。而且,一些健身房的入职培训大部分是课程推销技巧,从初步了解到制定健身计划再到与顾客相处,都有一套行为模板,如何让顾客多办卡、多买私教课才是推销重点。不少消费者在体验后决定退款时,却又被办卡合同里高昂的违约金吓退。
“办卡前宣传得天花乱坠,号称配备专业标准泳池、开设瑜伽、古典舞等课程,结果都是假的!”消费者李女士说,当时看着健身房地段好,装修也不错,宣传单上印了泳池和丰富的锻炼课程,结果却迟迟不见踪影,事实与宣传内容严重不符。李女士提出退卡,却被告知“协议写明会员卡不退不转”。
因健身预付卡引发的消费投诉非常多,除了商家卷钱跑路,还有诱导消费、霸王条款、虚假宣传等几大问题。然而目前尚未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和规范,商家在促销时手段五花八门,同时又缺少行业约束,导致促销细则朝令夕改、口头承诺、言过其实等现象时有发生。
因为健身教练承诺可以快速减肥,一个月瘦十来斤,王小姐便在健身房花4000元购买了12节私教课,又花2880元办了健身卡,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而且训练过程中出现了小腿拉伤的情况。事后王小姐要求退费遭拒,教练表示是王小姐自身训练频率不够导致。
私教费用高、收入可观,很多非专业人士纷纷入场。目前,健身行业内不乏“速成教练”,真正专业的健身教练很少,优质教练更是稀缺。据调查,市场上有大量教练培训机构,缴纳一两万元、集中培训两三个月,就能拿下多个资格证书,这些培训质量参差不齐,教练专业性不足,给健身者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消费者首先要选择资质齐全、经营状况稳定的健身房,多渠道查询了解企业门店的经营规模、社会信誉和消费口碑,建议事先体验、谨慎选择。
面对健身房眼花缭乱的课程和可能出现的销售套路,要保持清醒、理性消费,不因优惠打折等促销方式盲目办卡,避免一次性投入过多金额,谨防商家“关门跑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宁波市消保委建议健身初学者办理次卡、月卡,以便评估自身需求,或者选择资金通过宁波“放心充”平台托管的健身机构,确保资费安全。
签订协议或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内容或咨询专业人士,提防限制性条款,不要轻信商家的口头承诺,确保合同内容和商家宣传承诺一致后再签字。同时,保留好相关凭证,遇到单方面违约,及时向监管部门投诉维权。
宁波市消保委还向行业企业及相关职能部门发出呼吁:健身房经营者应注重长远发展,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及用户体验,这样才能提高用户留存率。一味地追求销售而不注重服务、不从个性化入手,终归会被淘汰。
行业协会应加快出台更专业有效的健身教练培训标准和教练资质认证体系,凝聚行业共识,规范经营行为,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
建议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加大对健身行业的监管力度,推行使用合同示范文本,出台有效的预付式消费管理办法,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引导健身房重视消费者评价,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